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6-08-31
备课组长: 殷素玉 记录人: 陈丽琴
参与人员: 殷素玉 、强明菊、费美玉、周丽敏、钱燕、杨晓军、王红艳
中心发言人: 陈丽琴
研讨内容 第一单元的整体备课
研讨过程:
陈丽琴:明天就要开学了,今天我们全体五年级老师聚集在一起,进行本学期的第一次语文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第一单元是由我主要备课的,接下来我先汇报一下这一单元的整体备课情况。
这一单元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口语交际——学会请教。这一组的课文体裁丰富,有记叙文、演讲稿和古诗,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同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2、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做记号的习惯,培养联系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意思。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6、能读懂习作的要求,能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写人物。7、继续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敢于当众交流、乐于讨论说清请教的问题。
每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1、《师恩难忘》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却很典型具体,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紧扣重点词句,细细研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
2、《陶校长的演讲》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语言特点,侧重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训练,进行学法渗透。
3、《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每篇课文的训练点是:
1、《师恩难忘》:语言浅显易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学习作者平常但典型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
2、《陶校长的演讲》: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古诗两首》: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4、习作1:会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并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写真事表真情。
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流程,大家浏览一下教案,之后我们进行评议和补充。
殷素玉:《师恩难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性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通读全文,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师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全文依循行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课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段。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费美玉:《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同时还可以进行课堂练笔——每天一问的训练。
杨晓军: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在教学中,可以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这两首诗都留有空白,是展开学生想象,进行练笔的好教材。
强明菊:习作一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并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还要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能做到这一点,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补充一些佳作进行引路。
王红艳:《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陈丽琴:这一单元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暂时讨论到这儿,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尤其能体现出邵校长提出的新基础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