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数学一年级第五次研讨
发布时间:2016-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忠英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时间:   11、28           

备课组长:      沈忠英        记录人:   杨晓燕              

参与人员:   杨晓燕  、沈忠英、李小妹 、薛琴                                   

中心发言人: 沈忠英           

研讨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研讨过程:

沈忠英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增强主动优化算法的意识,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不仅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整数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因为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体会加法运算律的意义和价值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用所学习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只是要求学生看图填写算式,或根据用扩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呈现用文字(包括表格、对话等)叙述的、结构相对完整的实际问题。一年级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以及文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会遇到诸如正确理解题意、合理选择或组合相关信息、根据题意确定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困难。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帮助他们一一化解。

李小妹

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仍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践运用”的基本思路呈现,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材的三道例题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场景图,并联系加法运算的含义列出算式。这些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也有利于教师利用这些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像这样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计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愿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杨晓燕

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湊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的计算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教学9加几时,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算法,再借助直观初步理解并掌握“湊十法”。教学8、7加几时,则主要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湊十方法,并通过“试一试”启发他们从已经学过的算式的得数推想出新的算式的得数。教学6、5、4、3、2加几时,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引导他们逐步优化算法。

可以增加练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因此,教材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为一个单元单独编排,促使学生集中精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