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15-07-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时间:       2015.5.19              

备课组长:         秦敏            记录人:    薛晓霞                

参与人员:    秦敏  王光法  陈琳  杨晓军 秦晓华  蒋娴 钱洪波                                             

中心发言人:        薛晓霞               

研讨内容            三下语文第七单元                                        

研讨过程:  

薛晓霞:各位语 文 老师,今天我们主要是讨论第七单元的备课内容,请大家踊跃发言,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三年级语文教学水平。我先来谈谈关于第七单元的单元教材基本分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有《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或者复述课文。习作7是写日记。练习7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接下来说说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总体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并能用“窃窃私语”造句。  

4、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6、能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7、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8、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9、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秦敏:《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课前准备,尽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  

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积累相关的知识,老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读书指导。  

1)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揭题后,可先让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已了解的恐龙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充分可达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后,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在乐学的状态下开始自由读全文。  

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先读准生字再读顺、读通课文,或先读课文,遇到生字再读田字格或绿线中的注音,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检查学习效果时可先让学生自选自然段读课文,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着重介绍了恐龙的什么,再试着用“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2)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  

恐龙远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围绕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活动。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课文的说明方法。  

课文是怎样形象地写出恐龙外形特点的?教学时,可选择其中一种描写恐龙的句子,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说、写的活动中去充分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复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的外形特点。然后根据资料,学习作者的写法介绍其他恐龙的外形特点,再交流。  

4)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王光法:《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 ,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升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课文语句优美,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所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图文结合绘意境  

 教学时,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利用各种槐花的图片,以及槐花饭等图片,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2、引导品读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读、看图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引领学生个性化地美读文中词句,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让学生通过欣赏文中如诗般美妙的语言,去感受槐乡五月的花美人更美。从而使课文意境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以期实现对课文内容感悟后的再度创造。     

3、自读自悟促内化   

语文课就是扎扎实实的读书课,应当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杨晓军:《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要注意:1、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可以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2、“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钱洪波:《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怎样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也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名称能想像出样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样用,如何拿出来的呢?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从学生的联想中,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做到:  

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我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  

2、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人物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3、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感悟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  

4、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5、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课后的练习题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除了常规生字练习外,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两项新的要求。一是默读课文讲故事。要求学生不但要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而且要把课文讲出来,而不是背出来。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默读与复述的训练。二是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句子的意思不同是因为有了词语的省略,省词比较是为了证明不能省词,是为了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是为了进一步揭示了读书感悟要在品词品句中进行的阅读方法。这两项练习,上学期在《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中已经明确提出过。所以这次训练对学生的要求应该要比上学期高一点。  

陈琳:本次习作是写日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次习作,重点要指导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让学生了解日记内容要写的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  

秦晓华:我来说说练习7  

1、处处留心  

有三项内容:一是认花卉、识花名再连线;二是读谜语猜花名;三是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从字词到句、从读说到写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本册书上,《荷花》、《槐香五月》两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从花型、花色、花香、花姿等方面描写花的方法;已初步积累了一些描写花的优美词汇;已积淀了对花的美好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抓谜语中的重点词语感知花的特点能力,要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绘花的样子、颜色、香等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堂课不能上成常识课,关键还是要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看、猜、品、写等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用心灵去感受花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花的美。   

2、读读背背。  

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词典解决。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大体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领悟每组两个词语在意思上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知道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达到熟记于心,但不要求学生默写。  

3、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看清“途、蓬、透”中都有两个捺,让学生分清主次。上面的捺是斜捺写短些,下面的捺是平捺写长些,下面的捺必须托住上面的捺。  

2)、练写字姿势。写字要做到三个一,要做到头正、肩平、足安。写字姿势的训练是一项需要学生、老师一起坚持不懈的工作。  

4、口语交际。  

“我家的一张照片”这道口语交际题来自于儿童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交流的内容由照片决定,让学生围绕照片展开讲述,要说得明白、通顺、有趣。  

5、学写毛笔字。  

“横折折撇“和”横折折折钩“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比较难,教学时,要多作示范,加强个别指导。  

薛晓霞: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先讨论到这,在平时教学的过程遇到问题我们再提出来研究,尤其是几位新师更要不耻下问,跟着钱老师、秦老师、王老师多学学,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