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集体备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3-1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曹亚辉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时间:       2013.10.22          

备课组长:         曹亚辉            记录人:    薛晓霞       

参与人员:   薛晓霞  秦敏  王光法   曹李娟   秦晓华   李小梅                                         

中心发言人:       曹亚辉              

研讨内容            三上语文第四单元                           

研讨过程:  

曹亚辉:本单元共安排三篇课文,分别为《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从内容上来看,三篇课文都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激励和教育学生学习文中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寓意深刻。习作4是一篇写秋景的练习,重点是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动静结合描写的写法,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练习4中的处处留心要在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和词语的积累。  

下面大家对这三课的备课和教学中的所思所感所得进行交流。  

秦敏:《第八次》这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的教学新理念。一是以读为主。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个导演,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去体会、品味。比如在学生朗读“突然,一阵大风吹过,丝断了,网破了。”这一句时,我没有指出哪些词该重读,哪些词该轻读。而只是说“这位同学的风刮得不够大。谁能再把风刮得大些。”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当学生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终于能把网“读”破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二是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时,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体会到布鲁斯王子为什么能从蜘蛛结网受到启发而决定再干第八次时,我是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曹李娟:教学《第八次》时我采用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精神的方法。布鲁斯的内心变化大:信心因七次失败而几乎失去——信心从蜘蛛结网中重新找回——信心让其鼓起斗志,赶跑侵略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布鲁斯不同时期的内心。如:七次大败后,“布鲁斯唉声叹气、对战争几乎失去信心”,此时让学生想像人物的内心,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又如:布鲁斯在看完蜘蛛第八次织网成功后“感动极了。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再次想像布鲁斯的内心,再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人物的精神也就感受到了。而课后练习4的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小梅:我补充一点,布鲁斯这一位王子的“英勇”形象可以在八次战斗中体会:七次大败几乎失去信心但没失去;从蜘蛛结网中重新找回信心,直至鼓起斗志,赶跑侵略军。蜘蛛能成功进行第八次织网,给了布鲁斯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蜘蛛的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的精神,这也是布鲁斯的精神所在。  

薛晓霞:我来谈谈《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教学所得:1、把握整体,突出重点。课文按雷奈克医生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阶段来写,教学中,可以按“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教学。出现的答案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3)游戏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王广法:在这课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做第二个试验,将练习本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笔记本卷成的筒儿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同学们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秦晓华:我来说说对《习作4》的心得:本次习作要教会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并给予准确的描写。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是说,任何景色都是有细微差别的。不同地方的景色,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景色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写好景物,只有抓住了所写景色的各自特点,并准确地描写出来,写得明确具体,栩栩如生,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秦敏:我同意你的说法,还有一条很重要,要教会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和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描写景物。即使是一样很普通的景物,早晚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远、近、左、右所得到的印象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描写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动静、色彩、光泽以及组成景物的画面,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或关系。  

曹亚辉:我来说说教学《卧薪尝胆》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穿、住、做三方面了解勾践在吴国所受的屈辱。“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这句话写出了勾践在吴国的屈辱生活: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整整”、“才”反映出勾践夫妇饱受屈辱,备尝艰辛,历尽磨难,也有着他对国家无尽的思念。“三年”,对于平常人来说,不应该算是很厂的时间,但对于一个在敌国干着粗活,受尽了屈辱,度日如年的国王来说,是多么难以忍受呀!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要注意:第四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两句话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是怎样激励自己不忘耻辱的,同时也说明了“卧薪尝胆”的意思,回应了题目。  

              今天的集体备课就讨论到这里,在教学中我们碰到具体的问题再一起讨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