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时间:2015年11月13日
备课组长: 周云芝 记录人: 杨洁玉
参与人员: 周丽敏、陈玲霞、强明觉、周云芝、杨洁玉、殷素玉
中心发言人: 杨洁玉
研讨内容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研讨过程:
杨洁玉: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三篇课文。第一篇课文借助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有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斗争的情感;第二篇课文让人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从而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第三篇课文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周丽敏:《青海高原一株柳》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写了一株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而又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这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陈玲霞:《草原》一文可以说是采用以景诱人,以情感人的写法,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本文的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动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课文优美语句以及多种修辞法的运用,让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景美、情更浓。
强明觉:《麋鹿》一文可以说是采用以景唤人的写法。唤醒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亲情,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加上一点传奇故事的组合,更让人感到有几分神秘。
周云芝: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景的文章,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写作方法上都有所区别,让人联想起来,确实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无穷,从而引发自己对写景作文的一点思索。
杨洁玉: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写景的文章要指明了场所。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
殷素玉: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