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时间: 2014-9-17
备课组长: 殷素玉 记录人: 周丽敏
参与人员: 殷侬琴 、孙丽娟、杨晓丽、周丽敏、王红艳
中心发言人: 殷侬琴
研讨内容 第二单元的整体备课
研讨过程:
殷侬琴:今天我们全体六年级老师聚集在一起,进行本学期的第二次语文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第二单元是由我主要备课的,接下来我先汇报一下这一单元的整体备课情况。
本单元教材主题是“人间真情”,共编排了四篇课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
《负荆请罪》写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为国受辱忍让,廉颇为国、为友登门谢罪。
《最后的姿势》塑造了 谭千秋 老师在地震突然来临时,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船长》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在客轮被撞毁的危机时刻,镇定指挥、视死如归、忠于职守“与阵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
《爱之链》则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帮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
四篇课文歌颂了爱国、爱生、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的境界。
每篇课文的训练点是:
1、《负荆请罪》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最后的姿势》理解谭老师在地震突然来临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姿势的真正含义。
3、《船长》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4、《爱之链》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流程,大家浏览一下教案,之后我们进行评议和补充。
殷素玉:《负荆请罪》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孙丽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 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主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然而,地震带来的灾难离我们的学生实际比较远,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加以辅助。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是本次学习的重难点。
杨晓丽:《船长》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
全文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展现哈尔威船长品质的语言和行动,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人格,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在灵魂深处树立起一个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
周丽敏:课文《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阅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人间的友爱互助,值得称颂——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课文层次清晰,共12个自然段,分三大段:第一段(1-8)写乔依回家图中帮助老妇人修车;第二段(9-11):写老妇人得到女店主热情招待后,帮助辛劳的女店主;第三段(12):写女店主理解和关爱有困难的丈夫,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殷素玉:这一单元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暂时讨论到这儿,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使我们的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