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六年级上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发布时间:2013-1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时间: 2013108   

备课组长:       胥亚芬             记录人:   胥亚芬                  

参与人员:    周丽敏、陈玲霞、许高琴、陈丽琴、杨洁玉、许高琴                                              

中心发言人:  胥亚芬                     

研讨内容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研讨过程:  

胥亚芬:大家好!我备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叙事散文《姥姥的剪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抒情散文《安塞腰鼓》。所选的三篇课文,文笔清新,语言规范,文化内涵丰富。综观这个单元,编排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每篇课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如果把民族文化这根主线当作是一串项链,那么每篇课文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力量就是这串项链上的珍珠。这些珍珠折射出的内容是五彩斑斓的,它们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整体把握单元教学时,既要彰显共性又要突出个性。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表达了姥姥对的深情以及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相处时融融的亲情。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的深情以及姥姥与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与姥姥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本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本单元21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注意读准多音字的音,理解由生字认知目标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复述相关部分。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文中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真情的追求。  

单元重点难点:  

学习文章场面描写方法和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他们的好处。  

课时分配:  

《姥姥的剪纸》                                   2课时  

《牛郎织女》                                     2课时  

《安塞腰鼓》                                     3课时  

习作4                           2课时  

练习4                                                      3——4  

参加备课老师发言:  

杨洁玉: 胥亚芬 老师分析教材详细,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到位,特别是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很具体。本单元中的场面描写这个难点值得我们注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仿写。  

在《姥姥的剪纸》和《安塞腰鼓》得教学中抓好引读、交替读。  

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注意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句分层次分角色朗读。  

 周云芝: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注意抓住以情喻理的一句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陈丽琴:提出困惑:在《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了。”  

周丽敏:在理解这句话时,要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引导学生读读这些句子,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在习作四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四幅图,效果更好。  

陈玲霞:在指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时,注意强调由面到点,油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  

胥亚芬: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句进行教学,引导朗读,理解安塞腰鼓的好,这样教方法简单,学生学得更加有效。  

许高琴:在体会安塞腰鼓的好的各个层次中,抓住朗读理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