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13-12-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袁霞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时间:     1120                

备课组长:                      记录人:                   

参与人员:     袁霞、 沈忠英  、吴洁、赵婷                                        

中心发言人:                      

研讨内容    认识1120各数                                               

研讨过程:  

袁霞: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和“ 十”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因为掌握读、写方法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而掌握了读、写方法又能反过来促进对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等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写1120各数,这是由于1120各数是由十和几合起来的(其中20是两个十),要用两个数字才能表示一个数,而读数中的“十”又只用数字“1”在十位上表示。要使学生正确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必须先让学生理解相关各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吴洁: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数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比10大的数,而且不久前又认识了10以内的数。教材把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数经验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组织相应的认数活动。例如,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 十” 后,直接要求学生清楚地摆出12根小棒,启发他们想到“摆1捆再添2根”的方法。  

沈忠英:  

应注重操作活动在认数中的作用。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自觉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操作活动,引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教材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小棒和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操作活动,突出把“ 十” 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赵婷: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数、估计、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切实感知1120各数。在认识了1120各数后,引导学生应用数的组成知识,自主探索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算出得数,既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