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
2、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增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百分数的认识和运用,初步掌握用百分数的概念和用百分数解决具体问题。
数学思考方面
1. 在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过程中,能够主动练习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分析、猜想、炎症、归纳和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的进行思考,清除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百分数中,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增强数感。
4. 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主动应用所学方程、分数运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应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解决比例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应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那种进步与收获,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感受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重点: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体积(容积)意义及其计量单位,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会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能列方程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能解答实际问题。理解比的意义,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百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概念和性质,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和作业纪律。在班内组成互帮小组,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平时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努力提高班级的及格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4.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三、教学进度安排:
全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6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期末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又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以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活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大致如下: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1课时
二 分数乘法…………………………………………………9课时
三 分数除法…………………………………………………13课时
树叶中的比………………………………………………1课时
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五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6课时
六 百分数……………………………………………………17课时
互联网的普及……………………………………………1课时
七 整理与复习………………………………………………5课时
四、具体进度计划:
单元 |
教学内容 |
周次 |
时间起讫 |
课时 |
备注 |
一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1~4 |
9月1日 ~9月24日 |
2 |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2 |
| |||
体积和体积单位 |
2 |
|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2 |
| |||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
4 |
| |||
整理与练习 |
2 |
| |||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
1 |
| |||
机动 |
4 |
| |||
二 |
分数与整数相乘 |
4~7 |
9月25日 ~10月17日 |
3 |
|
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 |
3 |
| |||
倒数的认识 |
1 |
| |||
整理与练习 |
2 |
| |||
机动 |
4 |
| |||
三 |
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 |
7~11 |
10月20日 ~11月12日 |
3 |
|
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
3 |
| |||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化简比 |
3 |
| |||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
2 |
| |||
整理与练习 |
2 |
| |||
树叶中的比 |
1 |
| |||
机动 |
4 |
| |||
四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11~12 |
11月13日 ~11月21日 |
3 |
|
机动 |
4 |
| |||
五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
13~14 |
11月24日 ~12月5日 |
2 |
|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
4 |
| |||
机动 |
4 |
| |||
六 |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 |
15~19 |
12月8日 ~1月9日 |
4 |
|
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
4 |
| |||
纳税、利息和折扣 |
4 |
| |||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
3 |
| |||
整理与练习 |
2 |
| |||
互联网的普及 |
1 |
| |||
机动 |
5 |
| |||
七 |
整理与复习 |
20~21 |
1月12日 ~1月23日 |
5 |
|
期末总复习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