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三 时间: 2019.3.4
备课组长: 钱洪波 记录人: 王玉梅
参与人员:王玉梅 吴煜 董雅雯 许培颖 王红艳 王祁秀 陆彩红
中心发言人: 钱洪波
研讨内容: 三下语文第二单元
研讨过程:
王玉梅:各位语文老师,今天的业务学习时间我们主要是来讨论第二单元的备课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三年级语文教学水平,请大家每次研讨时能踊跃发言,我们共同来研究,共同来提高。我先来谈谈关于第二单元的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包括4篇课文、1个习作、1个练习。《三袋麦子》讲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每个人对麦子的处理方式不同,因而也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兔子的胡萝卜》讲述了兔子把胡萝卜送给雪人当鼻子,小鸟停在雪人的胡萝卜鼻子上休息,他们都感觉很幸福;(“小伞兵”和“小刺猬”)讲述了蒲公英和苍耳传播种子的途径;《伊索寓言》里的三则寓言,语言生动传神,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尾,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习作2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精灵故事。练习2让学生掌握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练习写字、积累古诗、学会向他人表示感谢。
许培颖:我来讲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会认生字,读准字音即可。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4.通过摘抄、读读背背来积累语言。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还要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寓言故事,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搜集和展示相结合,整理和交流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钱洪波:各位老师,作为教研组长,我尽可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有什么建议尽管提,我们共同研究、一起提高,争取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我先来说说第四课的文本解读,《三袋麦子》是一篇通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本课作为一篇哲理性的童话故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且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董雅文:《兔子的胡萝卜》讲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拥有一个胡萝卜使兔子的生活不一样,他非常珍爱这个胡萝卜。这个冬天,他带着胡萝卜到乡下去,遇到没有鼻子的雪人,他把胡萝卜送给雪人做鼻子。雪人又让小鸟在自己的胡萝卜上休息,他们都感到非常幸福。春天到时,雪人融化了,兔子回来的时候,看到雪人站过的地方,小草格外葱绿。这是关于付出和分享的温情故事。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感悟分享和付出的幸福,逐步培养学生懂得分享、懂得付出的优良品质。
王祁秀:《兔子的胡萝卜》这篇童话语言浅近,道理浅显,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波测,却洋溢着暖暖的温情,读来温暖感人。朗读时要把握好故事基调.语速缓慢语气柔和。如第一部分的朗读处理,速度宜为中速,语气平缓。朗读“更大更多”“幸福”“就应该”等词语时,节奏可以放慢一点,语气稍重,体会兔子对幸福的期待。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聊……聊……聊…的朗读,可以结合插图,想象兔子和雪人、雪人和小鸟那时内心的感与满足。语气稍缓,结尾处理要稍微拖音,让听众感觉到他们情深意还有许许多多要聊的事情。第四自然段记叙的是雪人渴望得到一个卜鼻子,朗读这样的心理描写可以将语调稍低一些,如同自言自语出雪人内心渴望却又不愿说出来的善解人意。“一眼就看得出来”可以强调一些,与前面形成对比。第四部分“格外葱绿”朗读的以加重语气,放慢节奏,表现兔子此刻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王红艳:第6课《“小伞兵”和“小刺猬”》对涉及传播条件、传播方式等科学知识的词语,朗读时要通过重音处理,让人听清楚。如:“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被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在空中张着降落伞飞翔。”这一句中的“吹来、吹、散开、张着、飞翔”等动词可以通过重音处理或提高声调的方法,让人听明白小伞兵是怎么样旅行的。写小刺猬旅行时的动词,如“擦过,挂在、蹭、落”等,也可以这样处理。
吴煜:这篇课文还能借助关键词有条理地讲述旅行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三袋麦子》和《兔子的胡萝卜》时抓住主线讲清故事梗概、抓住细节把故事讲具体的方法,再创设情境:当小伞兵和小刺猬再次碰面,他们会怎样向对方介绍自己的这次特别旅行呢?让学生在同组内互讲,其他同学根据讲清楚、讲具体的要求进行评价,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并适当增加当时的心理、神态等,将旅行的过程讲具体,讲生动。
钱洪波: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先讨论到这,在平时教学的过程遇到问题我们再提出来研究,尤其是几位新教师更要不耻下问,跟着师傅多学学,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