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19-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殷侬琴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年级                时间:    2019、10 21            

备课组长:   殷侬琴       记录人:   陈玲霞     

参与人员:  殷侬琴、钱瑛、孙丽娟、杨晓丽、杨晓、费美玉、陈玲霞、许高琴

研讨内容:    单元   

研讨过程:

殷侬琴本单元式小说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桥》和《穷人》,一篇略读课文《在柏林》。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党员精神,知道穷人身上的善良与仁爱,了解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创伤。教师要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人物,关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对小说中的情感价值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清楚阅读小说要关注的要点,运用习得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服别人支持自己。要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同时还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习作的训练是围绕小说三要素,根据一组场景创编生活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主要探讨如何阅读小说以及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词句段运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环境等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同时防写一段心理描写。“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可再次引导学生想象场面的描写。

“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引导学生去阅读精彩的成长故事,并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这一语文要素,概括小说的情节,探究,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而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孙丽娟《桥》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9个生字,理解“咆哮”“呻吟”等生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短句。了解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关注情节、环境,品味语言,感受老支书的高风亮节。练习用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许高琴: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提炼。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更多巧合和出人意料,更加吸引人去读。小说有三个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出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物,小说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何去理解人物形象呢?读一读导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钱瑛我在来补充一下我们抓住了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到了这是一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临危不惧的老支书。我们还可以借助环境描写,进一步感受老支书的这种高大形象。

杨晓《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费美玉我来补充一下《穷人》,全文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