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9-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亚辉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时间:    2019、10、 8             

备课组长: 曹亚辉                  记录人:秦芳              

参与人员: 一年级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                                              

中心发言人: 杨玉静                                            

研讨内容      第二单元                                                 

研讨过程:  

杨玉静:《第5课我们的校园》第20—21页编者目的:1.熟悉学校设施、设备与学校生活的关系。2.消除对校园的陌生感,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教学建议1:校园探秘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视角。设计探秘路线、任务、组织地展开,从“任务完成、文明礼貌”等方面自评、互评、确保安全、有效。

教学建议2:渗透对学校各种工作人员的尊重,注意校园安全。(把孩子们探秘的过程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回放。)

叶春霞:第22—23页编者目的:1. 在全面了解校园的基础上,聚焦学校里喜欢的某个地方,了解校园设施与学校生活的紧密关系。2. 进一步感悟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教学建议1:学生眼中的美丽校园是儿童的视角,可能仅仅是某一处并不起眼的设施,或一花一草。注意要充分尊重学生视角。教学建议2:在学生分享时,注意追问“为什么喜欢”注重了解学校设施与自身的关系,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景。提醒: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校园设施和学校生活,还要随机渗透安全文明地使用设施的观念。

钮柳芳:《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第24—25页编者目的:1.认识校园铃声,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能根据铃声、广播等提示开展学校生活。2.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做到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教学建议1:教学的落点要放在借助铃声引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形成规则意识。注重将“遵守校园铃声”落实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建议2:设计“寻找身边的口令”的活动,如,教师组织课堂纪律时的“1、2、3”,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中号令的重要性,再由近及远,由身边到班级、再到校园。

杨斌华:第26—27页编者目的:1. 听到国歌声响起时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目视国旗、高唱国歌。2.   认真按照音乐节拍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遇到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图片等资料展开教学。教学建议2:可以借助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帮助学生记住升旗和两操中的一些动作要领。提醒:本课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关注。如:特别注意升旗仪式中的规则,国歌声响起,就不要走动、随时站立、行注目礼。

杨玉静:《 第7课课间十分钟》第28—29页编者目的: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室内外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有规则的游戏、安全的游戏,寻找游戏成功的窍门,在游戏中发展智慧,感受课间游戏的快乐。教学建议1: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安全、有序、快乐地度过课间十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而并非就游戏说游戏。关注的落点在于快乐地玩、安全、文明地参与游戏活动。教学建议2:引导学生有创意的生活,从游戏中收获智慧。提醒:课间游戏的安排,要具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地域、学校的建设、学生性别和个性等因素,开展适合学生的课间游戏。

钮柳芳:第30—31页编者目的:1.知道课间需要做好准备,并学会合理安排顺序,保证下节课的顺序进行。2.结合自己的课间生活,通过辨析知道哪些做法可取,哪些不可取。教学建议1:围绕下面三点:一是游戏要达到要适当放松的目的;二是要适于课间短时间,选择符合学生活动空间的游戏参与。三是有安全保障。教学建议2:可以试着找一找课间游戏时的不安全因素,让孩子充分倾诉自己遇到的麻烦事。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确保安全,游戏才能更开心。提醒:前三幅图呈现的是课间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却需要安排的重要事情:上厕所、喝水和课前准备。要告诉学生:只有合理安排,十分钟才会更有效率,更有意义。

曹亚辉:《第8课上课了》第32—33页编者目的:1.知道做好课前准备的方法和重要性。2.知道课上多提问、勤举手对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并学会“提问的好方法”。教学建议1:做好课前准备的指导。例:通过“看(播放提前捕捉学生课前准备状况)一说(这样好吗?该怎么做)一练(模拟训练)”教学建议2:“多提问是在多思考基础上产生的;多多提问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多提问,充满好奇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中。教学建议3:学生不提问,不举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方法,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有的是胆小不举手,有的是上课走神不举手,两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显然不一样。)

秦芳:第34—35页编者目的:1.学会交流分享,感受课上一起学习的快乐并能够认真完成每一个课堂作业和任务。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萌生课堂规则的意识。教学建议1:在“大家一起学“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氛围,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课堂变成对个别同学的批评会,对个别造成心理压力。

教学建议2: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保持卷面干净,就是认真。教师要强化,提笔即是练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