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9~2020学年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6-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殷洁

2019~2020学年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九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包括《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三个单元以及《探索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此外安排有《整理与复习》单元。实践活动分别是《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信息》。

(一)教材编排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

(1) 《认识多位数》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全单元包括:认识整万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认识整亿数;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多位数,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会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三位数乘两位数》

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四段安排:先安排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度等;接着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最后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

(3) 《用计算器计算》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在本单元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帮助学生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4) 《运算律》

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分配率),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解决如相遇问题之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等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三个单元,以及探索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

(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进一步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的认识;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水平或者垂直平移或旋转(90°),能把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全。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三角形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认识等腰梯形。

(3)《确定位置》

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用数对描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第二段,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经验上升到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为学生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一些铺垫和准备。

(4) 探索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

引导并启发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合理转化,有序思考并抽象概括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算法,初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信息》。

(1) 《一亿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等活动,推算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一亿枚1元硬币的高度、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 《数字与信息》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会自主设计编码的方案,从而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符号化思想。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会自主设计编码的方案,从而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字编码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整理与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是“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计算器计算,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段是“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方式 ,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三段是“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调查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意识。

第四段是“自我评价”,主要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编排特点

1.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旋转”教学从停车场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这个情景引入;乘法分配率从学生领跳绳引入等。

教材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注意:1.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正确看待情境的作用。创设的情境必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指向鲜明。3.创设情境时必须有思考性和趣味性。例如提供长短不同的小棒,提出“任选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又如,用猜三角形内角度数的游戏情境引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2.加强“四基”教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册教学后,整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结束,要进行有关整数部分的阶段性回顾和整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整数知识领域的基本技能。例如《认识多位数》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读数,写数的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如《运算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不仅在整数四则运算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小数和分数的运算系统中同样适用。教学中结合四则混合运算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准确,合理,灵活地计算。

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单元时,要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一亿有多大》;《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字与信息》;《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单元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悟到这些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孕含着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利用这些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思考有据,表达有条理的思考品质。

3.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独自或者合作探究的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等单元时,就完全可以学生独立探究,自学新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自豪感。

4.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依据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教材的一个着力点。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单元时应让学生经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检验回顾的全过程,掌握最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去分析具体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5.重视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在“评”与“思”中不断进步。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内容、方法上要敢于作出大胆、有益、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客观、有积极意义的评价,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有效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单方面的智力发展、简单的好坏与否已经不能诠释教学评价的内涵。所以,教学时要把握评价的内容,涵盖三维指标。要立足过程评价,贯穿阶段始终。评价的作用,不单是在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一个鉴定性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反思、改进、优化,提高“学”与“教”的效率。

力争评价主题多元,鼓励超越自我。单一的师评生受、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互动评价等评价方式也就应运而生。评价主体的多元,能充分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比较和欣赏同伴,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自我、改进自我、超越自我,“评”与“思”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探索并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在情境中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2. 数学思考方面:

(1)在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发展良好的数感。

(2)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以及进行有关计算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意识,感受转化、归纳、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4)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运动的有关规律,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2)在解决有关面积、行程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几何直观。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初步形成自觉反思解决问题的意识,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4)在测量、作图,以及简单的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必要地解释与说明。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以及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习惯,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建议

1.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重点是: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操作进一步丰富对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认识。这样,基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设置不同的认知起点,既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探索空间,又突破了认知难点,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准确把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例如,认识图形的平移时,教材直接呈现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图形中对应边或对应点的平移距离,掌握正确数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获得对图形平移特征的认识。

2.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1)教学重点是:认识万级数和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理解多位数的组成,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是:中间有零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本单元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基本相同,学生有条件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中来。但由于实验教材仅在练习中安排一道相关的练习,容易被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所忽视。为了加强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本次修订专门安排例题教学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自主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整万和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3)能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是求近似数的基本方法,但由于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教材改变了实验教材的编排思路,先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描点表示数,再借助数轴的直观,自主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这样把抽象的数转化为能直观比较长度的线段,有利于学生理解“四舍”与“五入”的合理性,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感受图形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3.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是: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探索并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把日常生活中同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系统掌握整数乘法运算的算法,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是:用计算器计算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教材特别重视提供一些有趣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和归纳,主动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例如,教材的例3提供了一组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是111222333…的算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5.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重点是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直观图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1)教材注意选择合适的实际问题作为体会策略价值的载体。

教材选择了一些数量关系相对复杂,适合画图描述和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感受直观图示对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作用。例如,教材的例1是一道己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由于根据己知条件不能直接求出题目中任一个未知数,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后,能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问题,能更好地凸显直观图示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形成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2)教材注意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

例如,例1要求: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随后的“练一练”要求:看图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例2要求: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提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第六单元 运算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出发,自主归纳并总结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二是能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相关的简便计算和实际问题。

(1)精选典型问题,促进数学理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己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感性经验,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把已经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学习素材的选择又直接影响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再现与调度。因此,教材特别注重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问题为素材,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促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完成对运算律的有意义建构。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实验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是求“买5件运动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发现“565545”与“51O0 (65+45)”之间的等价关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修订教材改变了例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624424”与“10 (6+4)24”之间的联系,进而获得对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与理解。

(2)加强实际应用,凸显应用价值。

为了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教材在引导学生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同时,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一方面,结合运算律的教学适当安排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精心选择相遇问题作为例题,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整理条件与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比较两种解法------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促使他们主动把已经习得的解题策略和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对不同解法的比较中感受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积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7.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边上的高。教学难点是: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能正确地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观察、测量、实验等是学生探素图形特征的常用方式。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图形特征的过程,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获得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例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材提供了四根小棒,先让学生任意选用三根摆三角形,并通过对各种情况的比较,初步提出猜想:再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验证猜想,获得结论:接着针对本课的难点展开讨论,进一步完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线索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索活动,进而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8.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关键是认识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教材在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数对的含义,初步学会用数对描述位置方法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如教材第101页第6题,呈现了小乐家附近街道的平面图,要求学生先根据提供的数对在平面图上画出小乐从家去图书馆的行走路线,再自己设计行走路线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再如第102页第9题提供了同一条直线上5个点的数对,要求学生先在方格图中描出数对所对应的点,再连接这些点,看能发现什么。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对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

周次

  

 

1

4.16~4.17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

416日开学

2

4.20~4.24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认识多位数》(3


3

4.26~4.30

《认识多位数》(5)《三位数乘两位数》(1


4

5.6~5.9

《三位数乘两位数》(5)《用计算器计算(1)


5

5.11~5.15

用计算器计算(2)一亿有多大(1)

解决问题的策略(1)机动(1)


6

5.18~5.22

运算律(5)


7

5.25~5.29

运算律(4)机动(1)


8

6.1~6.5

运算律(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2


9

6.8~6.1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5


10

6.15~6.19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4《确定位置》(1)


11

6.22~6.24

《确定位置》(2)整理与复习(2)


12

6.28~7.3

整理与复习(2)期末复习、期末检测


13

7.6~7.10

期末复习、期末检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