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雪堰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二)
发布时间:2023-09-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是亦桐

学科:年级语文     时间:2023.9.20

备课组长:是亦桐   记录人:陈玲霞

参与人员:杨晓丽、是亦桐、费美玉、孙丽娟、钱瑛、许高琴、周芸芝

中心发言人:是亦桐

研讨内容:第单元的备课

研讨过程:

是亦桐:首先是单元教材的解读。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灯光》一篇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丰富而不单调。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不同角度重现了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表现了革命先烈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振奋。

陈玲霞:我来补充。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费美玉:“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孙丽娟: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诗中有长征征途中关键事件的描述,却没有“一定场合下”具体情景的“描写”,所以,也就不能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写法。有人将首联解读为“面”的描写——实际上是抒发诗人内心的豪情,将颔、颈、尾解读为“点”的描写——实际上都没有“描写”,这是十分牵强的。

  钱瑛:我来补充,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要利用好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三篇课文,尤其是《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以“痛击来敌”为例,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般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点面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写法相对丰富复杂一些,如写“典礼”,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接着特写各个方阵,这是“点”的描写。最后,又落到“面”的描写上:“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表现出阅兵式的壮观和震撼。

许高琴:我继续往下,《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个“点”,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仅是引导部队找到突破口的书本,点燃的还是他自己的理想。

周芸芝:我认为虽然“点”在某些具体文章内容中,也可以看做“细节”的描写,但这里的细节,与写人的文章中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心情、精神面貌等的细节描写,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教学时尽量不要与在五年级学习的,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联系起来,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聚焦“场面描写”。

是亦桐总结:这样细致思考后,就可以将阅读训练要素细化为单元阅读学习目标了——1.阅读有关“革命岁月”的诗文,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知道“点面描写”是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描写手法。3.通过品读、勾画和批注的方法关注整个场面的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而体会点面描写既能整体感受又能突出个体特点。4.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学习革命先烈的美好品质,进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