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雪堰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三)
发布时间:2023-10-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是亦桐

学科:年级语文     时间:2023.10.9

备课组长:是亦桐   记录人:周芸芝

参与人员:杨晓丽、是亦桐、费美玉、孙丽娟、钱瑛、许高琴、陈玲霞

中心发言人:是亦桐

研讨内容:第三单元的备课

研讨过程:

是亦桐:首先是单元教材的解读。本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其阅读训练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除开在教材的不同部分插入阅读策略训练要素,如复述、概括等的训练外,还新增入了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的上册都独立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单元。

杨晓丽:我来补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借用了杨绛的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样的主题设定,既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的学习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时,感受到带着不同目的、去不同“人”家里“串门儿”寻找秘密、线索的趣味。阅读策略的分类有很多,常用的阅读策略大致有监测、预测、连接、推断、提问、总结、批注、想象、复述、文本结构、图像化、综合评价、比较、组织、做笔记、找出重点这十二种。本单元“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方法,当属于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实行监测,也就是监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子策略。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感悟和积累,尝试运用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

费美玉:具体来看本单元课文的编排。本单元一共安排了范锡林的《竹节人》,张申碚等的《宇宙生命之谜》和四则材料组合而成的《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三篇课文设置的训练点和学习目标是有层次和梯度的。第10课《竹节人》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其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三个不同的任务,运用不同方法来阅读课文,这就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感受到因为阅读目的不一样,所以选择的阅读内容的内容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孙丽娟:《宇宙生命之谜》的特点,在于其用批注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位同学根据带着一个给定的阅读目的,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过程,以及很多的阅读方法。课后题中还设定了三个有目的地阅读的课内迁移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不同目的下,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钱瑛:《故宫博物院》则是由三则材料组成,每一则材料都围绕不同的内容介绍了故宫。第三则材料更是采用了学生比较陌生的图表方式来呈现。可以说,第11课提供了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的问题,来进行阅读综合实践。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初步感受,到具体指导,再到放手实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了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学习实践活动。

许高琴: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习作部分首先给出了一个半命题“让生活更美好”,并给出了八个不同的词语,帮助学生来发散思维。接着,在第二个部分,教材以三个泡泡语的形式,给出了三个具体的例子,点拨学生什么东西,为什么、怎么样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最后,教材给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以及分享作品的方式。可以说,习作板块对学生的指导是细致而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周芸芝:本单元“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方法,当属于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实行监测,也就是监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子策略。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感悟和积累,尝试运用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

是亦桐总结:本单元对阅读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所以我们在上本单元时主要关注阅读策略,和其他单元的教学要有所区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