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集体研讨
发布时间:2024-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玉静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2024-2025第一学期   第16

时  间

2024.12

地点

办公室

次数

16

主讲人

杨玉静

记录员

杨玉静

参加人员

全体语文老师

研讨主题

雨点儿》和《语文园地八》

 

 

 

 

杨玉静: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丽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了雨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1自然段交代背景—一数不清的丽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其中,“数不清”说明雨点儿之多,为下面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作铺垫。第2~4自然段写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在大兩点儿和小雨点儿的问答中,点明它们选择的不同。第5自然段写大雨点儿和小丽点儿的选择

虽然不同,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一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课后第1题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教材首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需要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第2题要求学生读含有“不”的词语,旨在让学生体会 “不”的变调现象。课后第3题号导学生读长句子,要注意读好向中停顿以及逗号和句号的停顿,体现了朗读要求的提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 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课文,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结合下丽时和雨后自然界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好长何子的停顿。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大雨点儿和小两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融人识字写宇相关内容。

吴芳:.明确交际要求,大胆想办法。让学生先读读第1段话,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再看看了幅因,看懂图意,明白第2幅图中的问号是提示学生思考小兔可以用哪些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南瓜“大、重” 的特点,大胆想象可以有哪些办法。

2.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先四人小组交流有哪些办法,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再全班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视学情,可以先借助简笔面、图片、关键词等呈现搬运南瓜的办法,再指导学生用一两向话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表述清楚。根据学生的回答

提炼不同的思考角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如:

(1)寻找相似点。引导学生根据南瓜的形状,联系生活,找到

南瓜与车轮的相似点,从而想出 “把南瓜竖起来,像车轮似的滚回家”的办法。

(2)借助工具搬运。引1导学生 回顾生活情景,借助工具搬运,如用自行车驮回家,用小车运回家,用网兜罩住拉回家等。

3)寻求帮助。引导学生借助别人的力量,如请朋友来帮忙,和朋友一起拾回家等。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对各种办法进行优劣比较,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即可,以培养学生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出的办法,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小免运南瓜的故事。也可以同桌合作,讲一讲小兔运

南瓜的故事并在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还有什么办法来运南瓜。还可以让学生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第2幅图面出来,在环里举办 “小免运南瓜〞画展。

王凌燕:1.可以先让学生认一认古诗中学过的字,再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吉诗,然后和同桌互读,把诗读正确、读通顾。诗中有的字音不容易读准,如后鼻音 “风、能、江、浪”,可以视学情指导学生读准。

2.1导学生大致了解古诗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简单讲解,如,告诉学生 “解落”是指吹落。然后结合风吹落树叶、吹开花儿、刮过江面掀起波浪、吹

进竹林竹竿倾斜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知诗向的意思,感受风的力量。

3.让学生想象风在春天、秋天等不同季节以及水面、竹林间等

不同地方掠过的画面,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来朗读。

4.1导学生在明读的基础:上,想絮面面,背通古诗。

施春红:指导学生书空同组的两个字,观察发现两组字的书写规则分

别是“先外后内”和“先中间后两边”。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字的位置,交流提醒关键笔画的所在位置,再进行书写。

3.1导学生回忆并交流在学过的宇中,哪些符合 “先外后内”

或“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4. 总结回顾本学期提示的6条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

徐楠:1.出示6组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读、同桌对读等方式认读词语。如果学生认读有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

2.引导学生找一找每组词语的共同点,发现同一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号1导他们玩 “一字开花”游戏,用“皮、法、回、许、处、方”6个字继续进行组词练习,积累其他词语。也可以提供本单元学过的其他宇让学生组词。

1. 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美术课,制作一张贺年卡,自己画好图案,留出写话的位置。写话前,让学生读一读小华写给妈妈的贺卡,了解贺卡的书写格式,注意把想视福的人写在左上方,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写在右下方。

吴芳: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按板块顺序进行 教学,也可以根据各板块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如,可以在学习《乌鸦喝水》之后,引人口语交际 “我会想办法”,利用乌鸦动脑筋想办法喝到了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说说小免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可以将“字词句运用” 中的写新年贺卡与〝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春节童谣》 整合在一起教学,引1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家人或朋友

王婷:写新年祝福,了解春节的习俗。

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喜不喜欢下雨、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在初试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课文。

教学第1自然段时,可以播放下丽的视频,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我围,另一方面借此引导学生体会“数不清” 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什么事物是

〝数不清” 的,如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

教学第2~4自然段时,可以借助问题“大丽点儿和小雨点儿在半空中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找一找、画一画它们说的话。关联 《比尾巴》三问三答的形式以及课后做问答游戏的练习,提示学生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也有“问” 有“答”。同时让学生说说大雨点儿问的什么,小丽点儿答的什么,小雨点儿问的什么,大雨点儿答的什么,理解对话内容。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读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感受它们选择的不同。

许霞:教学第5自然段时,可以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丽点儿到了 自己要去的地方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引1导学生发现,虽然去的地方不同,但它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美好变化。可以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观看两种景象:一是经过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二是种子被风吹来,飘落在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在感受美景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