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结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基本情况
1.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小学的学习节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1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图形认识等。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在理解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较复杂概念时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学期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2. 教情分析
本备课组共有教师4人,其中2人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2人经验较少。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较高,但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帮助其他教师快速成长。同时,鼓励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
3.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内容涵盖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分类、认识20~99、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简单的数量关系以及观察物体等。教材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中,学生通过拼组图形感受几何之美;在“数据分类”单元中,学生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初步体验统计的意义。
三、工作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初步认识常见图形,掌握简单的数据分类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养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数学故事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 教师发展目标: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
四、工作措施
1. 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研讨,结合学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单元中,可以设计“小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拓展性练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小组互助等方式,帮助其夯实基础。例如,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单元中,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5+30”,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侧重于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
3. 强化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图形的拼组”“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例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中,可以组织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变换与组合。
4. 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可以设计“数学小达人”评选活动,从计算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指导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数学启蒙教育,帮助孩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可以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玩“数数游戏”或“图形分类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具体安排
二月
1、开学初教学计划研讨,明确教学目标与分工。
2、开展“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设计趣味计算游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3、组织“图形拼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常见图形。
三月
1、开展“数据分类”单元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设计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组织“数学故事会”活动,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故事,提升表达能力。
3、准备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赵婷,江敏华,
四月
1、开展“认识20~99”单元教学,设计“抓抓数数”“做做比比”等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与大小关系。
2、组织“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3、参加学校教研活动。
五月
1、开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单元教学,设计分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2、组织“观察物体”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
3、参加学校教研活动
4、组织“数学小达人”评选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六月
1、开展“简单的数量关系”单元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设计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2、组织期末复习,梳理全册知识点,设计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