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下语文集体备课 第7周
发布时间:2025-03-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玲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语文    2024-2025第学期   第7

  间

2025.3.24

地点

办公室

次数

1

主讲人

白云

记录员

周玲

参加人员

三年级语文教师

研讨主题

花钟》《蜜蜂

 

 

 

 

(一)教材内容分析

陈老师:《花钟》和《蜜蜂》都是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科学探索的精神。《花钟》通过介绍不同花卉的开放时间,揭示了植物开花的规律和原因,同时也体现了观察和总结的重要性。《蜜蜂》则通过法布尔的实验,展现了蜜蜂的辨认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张老师: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都比较简洁明了,但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花钟》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蜜蜂》则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严谨的语言,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陆老师: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了解花卉开放的规律和蜜蜂的辨认能力,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阅读、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高老师:教学重难点要明确。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花卉开放的规律和蜜蜂的辨认能力;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比如《花钟》中的拟人手法和《蜜蜂》中的实验过程。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如何讲透重点段落中的特殊写作方法

马老师:在《花钟》中,重点段落是第一自然段,作者通过列举不同花卉的开放时间,揭示了花卉开放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和修辞手法。比如,作者是按时间顺序介绍花卉的,同时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一段话,介绍其他自然现象。

周老师:《蜜蜂》的重点段落是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步骤,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大概”“几乎”“大概”等词语体现了科学实验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复述实验过程,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

陈老师: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的表达特点。《花钟》的语言生动形象,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蜜蜂》的语言严谨准确,体现了科学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张老师: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等。在教学流程上,可以分为导入、课文分析、写作方法讲解、实践活动、总结拓展五个环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花卉图片或蜜蜂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课文分析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写作方法讲解环节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详细分析重点段落的表达特点;实践活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总结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花钟》中,可以提问:“为什么不同的花卉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在《蜜蜂》中,可以提问:“法布尔的实验过程严谨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五)作业设计

高老师:作业可以分为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基础作业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背诵、词语的积累等;拓展作业可以是观察实践,比如让学生观察一种花卉的开放过程,或者做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写一篇观察日记。

马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创意性作业。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花钟”模型,或者画一幅蜜蜂采蜜的图画,并配上简单的说明文字。通过这些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六、研讨总结

通过本次集体研讨备课,我们对《花钟》和《蜜蜂》的重点段落中的特殊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特点,结合实践活动和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写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我们将根据本次研讨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呈现精彩的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