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语文 2024-2025 第二学期 第16周
时 间 | 2025.5.26 | 地点 | 办公室 | 次数 | 1 |
主讲人 | 周玲 | 记录员 | 白云 | ||
参加人员 | 三年级语文教师 | ||||
研讨主题 | 第八单元 | ||||
过
程
记
录 |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目标设定 周老师(主备人):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包含《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涵盖童话与民间故事两种体裁。核心语文要素是复述故事和创编童话,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表格、示意图等方法梳理情节,体会人物特点,并尝试创造性表达。建议将单元目标细化为: 1. 能借助表格、关键词复述故事,突出趣味性; 2.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如裁缝的“慢”与顾客的“急”; 3. 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创编动物特征变化的童话故事。 马老师:需注意复述能力的梯度训练。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可借助课后表格按时间顺序复述,《漏》则需结合地点转换和心理描写详细复述。建议在教学中渗透“分层要求”:基础较弱的学生先“讲清楚”,能力较强的学生再“讲具体”,加入神态、动作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策略 董老师(识字教学):本单元生字中“性、卷、货”等易混淆,建议结合形声字规律教学,如“性”为竖心旁表心理,“卷”与“券”对比记忆。此外,《漏》中的拟声词(如“噼里啪啦”)可通过朗读体会作用,并引导仿写。 陈老师(阅读教学):《方帽子店》的对比手法是重点。可设计“方帽子与圆帽子的舒适度对比”“大人与孩子态度对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创新”主题。同时,结合课后题“方帽子为何成为古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观点。 高老师(口语交际与习作):“趣味故事会”可整合复述与创编能力。建议先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技巧(如语气、手势),再迁移至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动物失去原有特征”展开想象,如“不会飞的老鹰”,并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情节。 三、课时设计与资源整合 周老师:建议分8课时完成: 1. 精读《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学习表格复述法; 2. 《方帽子店》对比阅读,渗透创新意识; 3. 《漏》结合示意图复述,体会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4. 《枣核》重点复述“智斗县官”片段,尝试续编; 5.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分组展示; 6. 习作指导与初稿写作; 7. 修改评议,运用修改符号完善; 8. 单元小结与拓展阅读(推荐《神笔马良》等民间故事)。 周老师:可引入跨学科资源,如美术课绘制“圆帽子设计图”,音乐课创编《漏》的节奏儿歌,增强学习体验。此外,利用多媒体播放《枣核》动画片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物形象。 四、难点探讨与教学反思 白老师:部分学生在复述时易遗漏关键情节,建议通过可视化工具(如时间轴、情节卡片)辅助梳理。例如,《漏》可让学生用简笔画标注老虎和贼的逃跑路线,强化记忆。 陈老师:创编童话时,学生可能出现“想象不合理”的问题。需引导观察动物特征,如“鱼离开水会怎样”,再结合生活逻辑展开联想。同时,通过范文赏析(如《梅花与小鹿》),帮助学生掌握“特征变化—生活影响—奇异事件”的结构。 陆老师:分角色朗读需避免“形式化”。建议先通过情境模拟(如戴头饰、配音)激发兴趣,再指导学生通过神态、动作表现角色心理,如《狐狸分奶酪》中狐狸的狡猾可通过“眼珠骨碌碌转”等细节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