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语文 2024-2025第二学期 第19周
时 间 | 6.16 | 地点 | 办公室 | 次数 | 18 | |
主讲人 | 王祁秀 | 记录员 | 秦敏 | |||
参加人员 | 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研讨主题 | 四下阅读题讲解策略 | |||||
过
程
记
录 | 王祁秀:今天咱们聚焦阅读题讲解策略展开备课,结合教材和学情,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先请各位分享经验。 吴钢:我认为要先梳理题型,比如四年级常考“理解词语意思”“概括段落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句子含义”等。可以用“题型分类表”帮学生建立框架,比如: - 基础类:解释词语(联系上下文/拆词法) - 理解类:概括主要内容(谁+做什么+结果) - 赏析类:分析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写出…) 钱洪波:讲解时要注重方法引导。比如做“理解词语”题,可教学生“三步法”: 1. 定位词语在文中的位置; 2. 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或解释句; 3. 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 举个例子,解释“小心翼翼”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他踮着脚走路,生怕吵醒妹妹”这样的句子,再归纳为“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徐鑫源:概括类题目容易丢分,我常用“要素串联法”。以叙事类文章为例,让学生圈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再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串联。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引导学生按“游览顺序”梳理各景点的活动,避免遗漏关键点。 陈天云:分析人物形象时,建议让学生“抓言行+析心理”。比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拒绝透露交通员行踪的对话和动作,能体现他的勇敢。可以设计“人物卡片”,让学生摘录描写言行的句子,旁批性格特点,再整合答案。 曹李娟:对于“体会句子含义”这类深层理解题,可教学生“表层+深层”两步答法。比如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先解释诗句表面意思(桃花潭水很深),再分析情感(表达友情深厚)。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自己和朋友分别的场景”,辅助理解。 董媛媛:答题规范也很重要。我会强调“分点作答”,比如遇到“短文写了哪几件事”,用“①…②…③…”标明序号;遇到“为什么说…?”先回答“因为…”,再分点阐述原因。同时提醒学生书写工整,避免错别字影响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