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重点,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开展教学常规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1. 集体备课,凝聚智慧
教研组每周周二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为依托,深入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例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中,老师们针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定通过实物操作、计数器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概念,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2. 课堂教学,注重实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3. 作业批改与辅导,及时反馈
认真落实作业批改制度,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并及时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教学研讨活动
本学期教研组共组织了4次教学研讨活动,围绕“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经验和体会,提出问题和困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讨活动,教师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组内教师人均听课20节以上。每次听课后,教研组都及时组织评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拓宽了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
3. 学习培训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新方法。本学期,多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并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教研组进行分享交流,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关注学生发展,培养数学素养
1. 数学兴趣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数学小讲师”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数学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举办“数学手抄报”比赛,学生们通过收集数学知识、设计版面,提高了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思维能力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找规律”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
3. 学习习惯养成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研组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等习惯;在课后,引导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预习的习惯。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还不够,未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研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创新性不足,对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
2. 改进措施
加强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开展主题式教研、课例研讨等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本学期本教研组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