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第四次集体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7-11-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殷晓波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时间:    2017、11、20         

备课组长:       殷晓波         记录人:  殷晓波         

参与人员:殷晓波、杨晓燕、李小妹、薛琴                                    

中心发言人:     殷晓波       

研讨内容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研讨过程:

第八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教材分析

(一) 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把10以内数的组成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这些数的组成,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为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打基础。

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一方面继续认识这些数,加强对各个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为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打基础,做准备。所以说,本单元的教学十分重要,必须使所有学生都很好地掌握所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分段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练习5以内数的分与合·熟练掌握7~10的分与合把2~5各数的分与合安排在一段里教学,是因为这几个较小数的分与合比较简单,也容易记忆,因此教学内容的容量可以大一些。较大数的分与合比较复杂,记忆也比较困难,教学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教学推进的步子放小一些。10的分与合和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关系密切,单独教学可以更加突出一些。

(二) 本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解答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操作学具,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

2在教学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思维的要求

3 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激发练习的积极性,熟记数的组成

 (三) 学情分析:

 

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为后面的学习切实打好基础。

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能力。

单元目标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算式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同左

单元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减法。通过例题讲解运算意义;变换情境内化运算意义; 操作学具体验运算意义。

2、通过“一图两式”发展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通过“一图四式”感受加、减法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3、合理安排加、减计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4、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理解0的含义和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

3、初步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结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4、初步渗透函数思想,能较正确地填写括号里的数。

5、通过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初步感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横向、纵向和斜向三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加法表和减法表。

6、初步掌握“凑十法”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打下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