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时间: 2017、12、18
备课组长: 殷晓波 记录人: 殷晓波
参与人员:殷晓波、杨晓燕、李小妹、薛琴
中心发言人: 殷晓波
研讨内容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研讨过程:
第十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 ||
一 | 单元教材分析 | (一) 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 本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是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加几(15道题)。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允许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 (三) 学情分析: 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感觉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过程麻烦、速度不快等,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要。然后借鉴、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进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促成内在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励学生改进自己的方法。
| 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收集访问他们的真实想法。
|
二 | 单元目标要求 |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增强主动优化算法的意识,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
同左 |
三 | 单元设计意图 | 1、借助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实际问题。 2、重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增加练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4、加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 在引导学生运用凑十法的同时,通过学生有序的写如9加几的所有加法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规律来巧算,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快速反应来运用规律。并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8加几、7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