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2024-2025第二学期 第8周
时 间 | 2025.4.1 | 地点 | 办公室 | 次数 | 1 | |
主讲人 | 江敏华 | 记录员 | 赵婷 | |||
参加人员 | 赵婷、江敏华、沈忠英、钮丽英 | |||||
研讨主题 | 按给定的标准分类 | |||||
过
程
记
录 | 江敏华:例1通过四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按给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感受数据蕴含信息,利用数据可以回答相关的问题。 赵婷:第一,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分类标准。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入手,提出问题: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各有多少?这里所说的“会飞”“不会飞”是动物的特征,也是给定的分类标准。学生根据“会不会飞”对每种动物进行判断,其实就是依据标准区分事物。而要回答“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各有多少?”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分类结果进行合理表示,进而获得数据。 沈忠英:第二,引导学生经历分类过程,表示分类结果。在提出问题、明确分类标准之后,教科书要求先分一分,再把结果表示出来,意在让学生根据分类标准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教科书还通过小卡通对学生分类结果的表达方式作出了三种预设:一是直接在实物图上画一画,会飞的画圆,不会飞的画三角形;二是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分类结果;三是用相同的图形(如正方形)表示分类结果。 钮丽英:第三,根据结果回答问题。教科书提出“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各有多少?有没有重复和遗漏?”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类结果蕴含的信息,提醒他们关注分类及其表达过程中的要点,确保分类结果正确,感受根据同一标准得到的分类结果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