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时间: 2017、11、6
备课组长: 殷晓波 记录人: 殷晓波
参与人员:殷晓波、杨晓燕、李小妹、薛琴
中心发言人: 薛琴
研讨内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研讨过程:
第七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 ||
一 | 单元教材分析 | (一) 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单元教学2-10各数的分与合。把10以内数的分与合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进行教学,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特点。这样安排有三点理由: 一是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学生今后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等都用到分与合的思想。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记忆的机会与条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教学难点是相关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有序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 本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教学难点:相关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有序思考方式进行培养。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 (1)“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2)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如5的分解。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5以内的分与合,但是相熟的数值按个数计数为多,大多学生还没有按群计数的习惯的。 |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 (1)“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2)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如5的分解。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
二 | 单元目标要求 | 1、使学生体会分和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 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3.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数的组成。
|
三 | 单元设计意图 | 1、在具体的分与合的操作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步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3、在感兴趣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效率。
|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