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数与代数: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的口算(表内除法的扩展),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中括号,三步混合运算,解决连乘、两积(商)之和(差)、归一(总)等实际问题,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图形与几何:升和毫升,1升官1000毫升;从前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物体(包括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组合体);射线、直线的认识,两点间的距离,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画角,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和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分段整理数据,简单的调查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变化,怎样滚得远。
教学重点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除法的试商、调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垂线和平行线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几。
(2)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相应实际问题。
(3)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简便计算。
(4)认识射线、直线、角以及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
(5)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6)寻找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
(1)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加法的运算律。
(4)射线、直线的区别以及平面内直线的有关知识。
(5)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了52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一、升和毫升…………………………………………………………3课时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5课时
☆简单的周期…………………………………………………………1课时
三、观察物体…………………………………………………………4课时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6课时
运动与身体变化 …………………………………………………… 1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
六、可能性……………………………………………………………2课时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5课时
八、垂线和平行线………………………………………………… 10课时
★怎样滚得远……………………………………………………… 1课时
九、 整理与复习…………………………………………………… 5课时
周次 | 日 期 | 内容及课时 | 备注 |
一 | 9.4-9.8 | 升和毫升 4课时 | |
二 | 9.11-9.15 |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课时 | |
三 | 9.18-9.22 |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课时 | |
四 | 9.25-9.29 |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课时 | |
五 | 10.2—10.6 | 国庆休假 | |
六 | 10.7-10.13 |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6课时 | |
七 | 10.16—10.20 | 简单的周期 1课时 观察物体 3课时 | |
八 | 10.23-10.27 | 观察物体 2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课时 | |
九 | 10.30-11.3 |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4课时 | |
十 | 11.6-11.10 | 运动与身体变化 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2课时 | |
十一 | 11.13-11.17 | 解决问题的策略 2课时 可能性 2课时 | |
十二 | 11.20-11.24 | 期中测试 4课时 | |
十三 | 11.27-12.1 | 整数四则运算 4课时 | |
十四 | 12.4-12.8 | 整数四则运算 2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 2课时 | |
十五 | 12.11-12.15 | 垂线与平行线 4课时 | |
十六 | 12.18-12.22 | 垂线与平行线 4课时 | |
十七 | 12.25-12.29 | 怎样滚的远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 |
十八 | 1.1-1.5 | 整理与复习 5课时 | |
十九 | 1.8- | 期末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