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数学基础,具备初步观察、分析、运算能力,但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快速理解知识并灵活应用;多数学生知识迁移与复杂问题分析能力待提升;少数学生存在计算速度慢、概念理解不深、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按时作业,但审题细致度、书写规范性、独立思考深度仍需强化。课堂参与中,部分学生积极踊跃,部分较被动。需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积极学习态度。
二、教材分析
(一)整体结构变化
对比新旧教材目录,旧版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 等传统单元编排,新版进行了内容重组与优化。新增 “一天的时间”“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你的好朋友” 等综合实践单元,强化数学与生活、文化融合;调整 “间隔排列”“观察物体(二)” 等单元位置,使知识衔接更自然;删除 “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等部分内容,将 “周长” 相关知识融入 “图形与几何” 实践环节,突出知识实用性与系统性,构建更贴合三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二)内容变化
1. 数与运算领域:“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是核心内容。新版在乘法教学中,新增 “0 的乘法含义与运算方法”“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等基础内容,为后续复杂运算奠基;除法教学细化 “0 的除法含义与运算”“各位置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强化算理理解。同时,新增 “简单的乘法估算”“简单的除法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与数感,促进运算能力全面提升。
2. 图形与几何领域:“毫米、分米和千米” 单元,丰富长度单位实践活动,如 “认识毫米及进率”“认识分米及进率”“认识千米及进率”,通过测量身边物体、校园徒步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单位实际意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单元,增加 “认识轴对称”“练习七(含平移、旋转、轴对称综合练习)” 等内容,强化图形运动概念理解,提升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能力。“观察物体(二)” 单元,拓展观察对象与角度,从观察实际物体到观察用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深化空间观念培养。
3. 统计与概率领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单元,细化 “类别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值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表的选择与设计” 等内容,新增 “了解你的好朋友”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 “设计调查 - 收集数据 - 整理分析” 完整统计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实践应用能力。
4. 综合与实践领域:新增 “一天的时间”“曹冲称象的故事”“间隔排列” 等实践单元。“一天的时间” 通过 “一天时间的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合理安排一天时间” 等活动,融合时间认识与生活规划;“曹冲称象的故事” 结合质量单位学习,渗透数学文化与转化思想;“间隔排列” 通过 “探索规律”“用连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除法和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数学规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文化关联。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含 0 参与运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估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运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长度单位,理解其进率,能准确测量、换算;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特征,能辨认、绘制简单图形;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及组合体,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3. 理解 “倍的认识” 含义,能解决倍数相关实际问题;认识质量单位,理解 “常见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能进行简单质量换算与实际测量。
4.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全过程,掌握类别型与数值型数据统计方法,会设计、使用调查表,能用统计结果解决问题,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5. 理解 “一天的时间” 表示方法,能计算经过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参与 “曹冲称象的故事”“间隔排列” 等实践活动,感悟数学文化与规律,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 “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 运算练习,经历算理探究、算法优化过程,培养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借助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实践活动,学会观察、操作、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与量感。
2. 在 “数据收集与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 等活动中,经历 “问题提出 - 方案设计 - 数据处理 - 结果分析” 流程,培养数据分析与实践探究能力;通过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观察物体” 操作,提升空间想象与动手实践能力。
3. 参与 “一天的时间”“间隔排列” 等综合实践,经历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思维;在 “曹冲称象的故事” 中,感悟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结合 “曹冲称象的故事”“间隔排列” 等内容,渗透数学文化与历史,感受数学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数学学习认同感。
2. 通过 “了解你的好朋友”“一天的时间合理安排” 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关爱他人、合理规划的意识与习惯,促进良好品德形成。
3. 在数学学习与实践中,体验成功喜悦,克服困难挫折,培养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与意志品质,激发数学学习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含 0 运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估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准确、快速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毫米、分米、千米长度单位概念与进率,能正确测量、换算;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特征,辨认、绘制简单图形;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及组合体,描述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3. 掌握 “倍的认识”,运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质量单位,进行简单质量换算与测量,培养量感。
4.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完成 “了解你的好朋友” 等统计实践活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首位不够除、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算理,掌握复杂除法运算技巧,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 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实际长度观念,准确进行不同长度单位换算与实际测量;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运动本质,运用其特征解决图形变换、设计等问题。
3. 运用 “倍的认识”“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 等知识,分析、解决复杂生活实际问题,如 “经过多长时间”“合理安排一天时间”“曹冲称象故事中质量关系换算” 等,培养问题解决与数学应用能力。
4. 设计有效调查表,收集、整理类别型与数值型数据,深入分析数据并提出合理建议,提升统计实践与数据分析高阶思维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情境化教学,激发兴趣
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特点,创设丰富生活与文化情境。如教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 “校园运动会购买饮料” 为情境,让学生计算购买饮料总价;教学 “一天的时间”,模拟 “周末时间规划” 情境,引导学生计算活动时长、合理安排时间;借助 “曹冲称象的故事”,融入质量单位学习,讲述数学文化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价值,主动探究知识。
(二)动手实践,深化理解
针对 “图形与几何”“综合实践” 等领域内容,开展大量动手操作活动。教学 “毫米、分米和千米”,让学生用直尺测量硬币厚度(毫米)、课本长度(分米),组织校园千米徒步体验;教学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让学生用彩纸剪轴对称图形、用小棒摆平移旋转图案;教学 “观察物体(二)”,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搭组合体并从不同角度观察绘图。通过实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提升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三)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与基础,实施分层教学。对于 “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 运算,为基础薄弱学生设计 “口算天天练”“基础笔算题”,巩固算理;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 “运算规律探究”“复杂实际问题解决” 拓展任务。在 “数据收集与整理” 实践中,分层设计调查内容与分析要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发展,满足不同需求,促进共同进步。
(四)强化练习,提升能力
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多样化练习。运算教学中,安排 “口算竞赛”“笔算闯关”“估算应用” 等练习,巩固运算技能;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设计 “单位换算接力赛”“图形运动拼图赛”“观察物体猜谜赛” 等,强化概念理解与空间观念;统计教学中,开展 “班级数据调查”“校园问题统计分析” 等实践练习,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定期进行错题整理与专项突破,针对学生薄弱点强化训练,提升数学能力。
(五)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与结果。课堂上,通过提问、互动评价学生参与度与知识掌握;作业批改中,用评语肯定努力、指出问题;单元学习后,开展 “自我反思 - 同伴互评 - 教师评价” 多元评价,如 “运算能力星级评价”“空间观念展示评价”“统计实践报告评价”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鼓励进步、指导不足,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日期 | 具体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9.1 - 9.5 | 教学二升三的补充课 | 4 | |
2 | 9.8 - 9.12 | 教学二升三的补充课,含有乘法的混合运算(1) | 4 | |
3 | 9.15 - 9.19 | 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1),练习一(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练习二(1) | 4 | |
4 | 9.22 - 9.26 | 一天时间的表示(1),经过多长时间(1),合理安排一天时间(1),记时知识知多少(1) | 4 | |
5 | 9.28 - 9.30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1),练习三(2) | 3 | 国庆放假 |
6 | 10.9 - 10.11 | 简单的乘法估算(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笔算(1),机动(1) | 3 | |
7 | 10.13 - 10.17 | 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练习三(1),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1),练习四(1) | 4 | |
8 | 10.20 - 10.24 | 练习四(1),我们也来称大象(1),常见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1),不同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关系,大家都来称一称(1) | 4 | |
9 | 10.27 - 10.31 | 类别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值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调查表的选择与设计(1),练习五(1) | 4 | |
10 | 11.3 - 11.7 | 设计与调查(1),整理与分析(1),反思与评价(1),机动(1) | 4 | |
11 | 11.10 - 11.14 | 认识毫米及进率(1),认识分米及进率(1),认识千米及进率(1),练习六(1) | 4 | |
12 | 11.17 - 11.21 | 认识平移和旋转(1),认识轴对称(1),练习七(2) | 4 | |
13 | 11.24 - 11.28 |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简单的除法估算(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1),练习八(1) | 4 | |
14 | 12.1 - 12.5 | 首位不能整除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1),首位不够除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1),练习九(2) | 4 | |
15 | 12.8 - 12.12 | 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1),练习十(2),机动(1) | 4 | |
16 | 12.15 - 12.19 | 探索规律(1),用连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用除法和加法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十一(1) | 4 | |
17 | 12.22 - 12.26 | 从前、右和上面观察实际物体(1),从前、右和上面观察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1),从前、右和上面观察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组合体(1),练习十二(1) | 4 | |
18 | 12.29 - 12.31 | 单元复习 | 4 | 元旦放假 |
19 | 1.5 - 1.9 | 期末复习 | 4 | |
20 | 1.12 - 1.16 | 专项复习 | 4 | |
21 | 1.19 - 1.23 | 易错题复习 | 4 | |
22 | 1.26 - 1.31 |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