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升与毫升》整体教学策略与实践研讨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晓燕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2025-2026学期   2

 

2025.9.8

地点

办公室

次数

2

主讲人

杨晓燕

记录员

郭锦菁

参加人员

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

《升与毫升》整体教学策略与实践研讨

 

 

 

 

一、备课目标

初步认识“容量”含义,理解“升”和“毫升”是液体容量的常用单位,掌握1升=1000毫升;能正确认读量杯、量筒刻度,用合适工具测量液体容量,进行简单单位换算。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建立1升和1毫升的实际表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内容分析

1.内容结构:以“生活中的容量”为起点,依次展开“认识容量和升”“认识毫升”“升与毫升的换算”“实际测量与应用”,由具体到抽象构建知识体系。

2.教材特点:注重生活联系(以矿泉水瓶、饮料盒等常见容器为素材);强调实践操作(安排“量一量”“倒一倒”等活动);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

3.教学重难点:认识升和毫升,建立1升、1毫升的实际表象,掌握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三、预设常规错误

1.单位表象模糊:对1毫升实际大小感知不足(如认为1毫升与1升相差不大);选择单位脱离生活(如用“毫升”描述酱油桶容量,用“升”描述一杯水容量)。

2.单位换算错误:记错进率(如认为1升=100毫升);解决问题时忽略单位统一(如直接将“5升”与“300毫升”相加)。

4.测量操作不规范:使用量杯、量筒时俯视/仰视刻度线,导致读数不准;倒液体时洒漏,影响测量结果。

四、针对措施

1.强化单位表象:观察1升装饮料瓶,动手将1升水倒入纸杯(记录杯数)感知1升;用滴管滴1毫升水(观察约20滴的量)感知1毫升;整理生活中常见容器容量(如矿泉水550毫升、食用油5升),帮助联想记忆单位。

2.巩固单位换算:编口诀“升变毫升乘一千,毫升变升除以千”,结合计数器演示理解进率;通过错题辨析(如“2升50毫升=250毫升”),强化“先统一单位再计算”的意识。

五、小结

本次集体备课明确了本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易错点,核心是通过“生活感知—动手操作—对比辨析”的路径,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实际表象,突破概念混淆和单位换算难点。后续教学需重点落实实践操作,关注学生直观体验,结合生活实例强化知识应用,为后续学习体积、容积打下扎实基础。

2.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