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简单的周期
发布时间:2025-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晓燕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2025-2026学期   6

 

2025.10.9

地点

办公室

次数

2

主讲人

杨晓燕

记录员

张名伟

参加人员

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

简单的周期

 

 

 

 

一、备课内容

围绕《简单的周期》一课,研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练习与作业安排,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周期规律”并运用除法解决“找第n个物体”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周期现象(如星期循环、红绿灯交替),但未从数学角度系统认识“周期”概念,缺乏用数学方法(除法)分析规律的经验。

2.学生已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具备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将“周期长度”与“除法中的除数”关联,理解余数表示的意义(对应周期内的位置)是认知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1.重点突破:聚焦“认识周期规律”和“用除法解决周期问题”。以教材“盆花、彩灯、彩旗”情境为载体,先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物体的排列顺序,通过“圈一圈”(如将3盆花为一组圈起来)明确“重复出现的一组就是一个周期”,并标注每组的“周期长度”(盆花周期为3,彩灯周期为4,彩旗周期为2);再以“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例,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法、列举法、除法计算法”对比解决,通过讨论突出“除法法”的简便性——“总个数÷周期长度=组数……余数”,余数为几,物体就与周期内第几个一致。

2.难点化解:针对“余数意义的理解”,设计分层探究:①余数为1、2时(如第19盆花:19÷3=6组……1盆,对应周期内第1盆,为蓝花;第20盆:20÷3=6组……2盆,对应第2盆,为黄花),结合画图直观展示;②余数为0时(如第21盆花:21÷3=7组,无余数),引导学生理解“无余数表示正好排完一组,对应周期内最后一个物体(红花)”。通过3组不同余数的实例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余数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创设“校园节日布置”情境,展示教材中的盆花、彩灯、彩旗图片,提问“这些物体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引发学生观察兴趣,自然引入“周期”概念。

2.探究环节:采用“自主观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模式。先让学生独立观察三组物体的排列,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规律(文字、画图、符号);再小组内交流“你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周期长度是几?”;最后聚焦“第19盆花的颜色”,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派代表展示思路,教师引导对比优化,总结除法计算方法。

五、教学建议总结

1.教学中需避免直接灌输“除法公式”,应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方法对比,自然体会除法的适用性,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为什么用除法”“余数表示什么”。

2.注重直观教学,多借助画图、圈一圈、摆学具(如彩色小棒)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期规律和余数的意义,降低抽象思维难度。

70c28defe5418ad507ba12dca8c2b532.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