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商不变的规律
发布时间:2025-10-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晓燕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2025-2026学期   7

 

2025.10.13

地点

办公室

次数

1

主讲人

杨晓燕

记录员

张名伟

参加人员

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

商不变的规律

 

 

 

 

一、备课内容 围绕《商不变的规律》一课,研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练习与作业安排,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对“商”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现象,但未从数学角度系统探究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规律。

 2.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但将零散的现象抽象成“商不变的规律”,并理解规律中“同时、相同倍数(0除外)”的限制条件是认知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1. 重点突破:聚焦“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以“两组除法算式对比”为载体,先呈现如“6÷2=3;12÷4=3;24÷8=3;48÷16=3”等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商的变化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一规律;再以“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例,突出规律的实用性。

2. 难点化解:针对“0除外的理解”,设计对比探究:①呈现“8÷2=4;(8×0)÷(2×0)无意义”“10÷5=2;(10÷0)÷(5÷0)无意义”的例子,结合除法的意义(平均分),理解0不能作为除数,所以规律中要强调“0除外”;②通过“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同数(如6÷2=3,(6×2)÷(2×3)=1,商变化)”的反例,突出“同时、相同倍数”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创设“分糖果”情境,如“把12块糖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6块;把24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6块;把48块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6块……”提问“为什么糖果数量和人数变了,每人分到的数量却不变?”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自然引入“商不变的规律”探究。

2. 探究环节:采用“自主观察—小组猜想—实验验证—全班总结”模式。先让学生自主写出几组除法算式,观察被除数、除数变化时商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猜想;再小组内用不同的算式(整数、非整数除法,如15÷3=5,(15×2)÷(3×2)=5等)验证猜想;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并深入分析“同时、相同倍数、0除外”的关键条件。

五、教学建议总结

1. 教学中需避免直接告知规律,应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自主观察、猜想、验证,自然总结规律,重点引导学生说清“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商才不变”“为什么要0除外”。

2.注重规律的应用与辨析,多设计“判断对错(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也乘5’)”“根据规律填数”“简便计算(如400÷25=(400×4)÷(25×4)=1600÷100=16)”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bdb2e63a0fd8ff0e90021c5e5436004c.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