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2025-2026第一学期 第10周
时 间 | 2025.11.4 | 地点 | 办公室 | 次数 | 10 | |
主讲人 | 金千 | 记录员 | 金千 | |||
参加人员 |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研讨主题 |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 |||||
过
程
记
录 |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中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内容主线,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第二条是素养主线,教材引导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第三条是认知主线,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后续的学习中,为进一步学习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准确识别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及符号,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能正确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形成量感。 2.能根据物体特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或估测,并正确记录结果。 3.能解决与距离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意识和能力。 5.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比分析毫米、分米和千米与厘米、米的区别和联系,实现知识的自然进阶。例如,在认识毫米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直尺上厘米间的小格,思考这些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与厘米的关系,从而引出毫米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毫米、分米和千米的概念,不仅仅是记住单位名称和进率,更要明白每个单位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意义。例如,让学生思考在测量哪些物体时需要用毫米作单位,为什么这些物体适合用毫米作单位测量,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精准运用能力。在广度方面,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地图上的距离、公路的长度标识等,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空间观念和量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书本的厚度、铅笔的长度等,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直观感受1千米的距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长度单位转化为具体的感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转化思想等。引导学生类比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长度单位知识,推理出在不同情境下应该选择哪种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或估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
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