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庄映洁、周云芝名班主任工作室>>教育随笔>>文章内容
三招平稳度过“新生”期
发布时间:2020-02-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映洁

三招平稳度过“新生”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周玲

“新生”传统意义上是指新近入学的学生。今天我所说的新生范围稍稍有些宽泛,我把那些对自己所处层次要求还不了解,无法达到并完成的人都统称为“新生”。所以我经常说我也是一个新生。

1、说自己是“新生”,是因为从教十年来,我是第二次教二年级的。所以对于常年活跃在中高年段的我来说,我也是一个低年段“新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向他人请教,向我的副班主任,还有其它有多年低年级从教经验的老师学习,来弥补我低年段从教经验的不足。

2、说自己是一个新生,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心中充满新鲜的感觉。自从教了二年级,总是兴致勃勃的,从开学到现在。同事说我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在学校,忙得团团转,回家也总是与我爱人聊学校的事,聊学生的表现,谈自己的从教感受。他总是说:这种状态,这种全新的感受,会一去不复返的。哪怕以后再教二年级,也没有那种新鲜感了。他总是督促我把我的做法,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于是,在我的博客上,真实地记录下来我从教一学年以来的做法与想法。

下面进讲我在班队建设方面的做法与感受。主要讲三点。

一、规则:要简单有效,不要高不可攀。

我们班的常规管理总的来说分成两大块,一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一块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价。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制定班规,并要求师生共同遵守。因为是低年级,班规并不能完全由学生讨论产生,而更多的是由老师统一制定。刚接手一个班,老师最最希望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良好的班风。这时,我们的老师往往有些急于求成而心急如焚,殊不知,良好的班风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得成的。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就能明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那么简单,我们大家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一定要简单有效。

我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星期只提一个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个星期做得不好,下个星期继续做。直到做到为止。

比如说第一周我对孩子们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是以儿歌的形式带动的:儿歌有两首,第一首是:铃声响,进课堂,小小嘴巴快闭上!这一形式至今仍在延用。第二首是:早晨到校作业交,语文数学分分好,哪个小组快又齐,哪个小组得第一!至于课前准备,课堂专心听讲等习惯第一周也已经提出来了,但并不作为一个重点。一周下来,早晨到校作业交的习惯和听到预备铃声响进课堂的习惯基本养成。于是,第二周我把侧重点放在了课前准备上。第二周我教给孩子们的儿歌比较复杂: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晃。不做上动作,上课要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响亮。学会守纪律,我是好学生!这首儿歌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要求比较高。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背一下儿歌就能解决的。所以,在背儿歌的基础上,开学第二周,我对孩子们提的要求仍旧是课前准备。我觉得,当一个要求没有达成目标时,不要轻易提更多的要求,这样会适得其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会有问题产生,于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对症下药。在接下来的第三到第十周,我根据班级的实际,依次提出“上课要听讲”“起立要站直”“发言先举手”“路队快静齐”“早晨到校,先交作业后晨读”“坐如钟”“”静静听“等要求。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静”。上课的纪律是管好整个班级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工作,而学会倾听则更是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我班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课上小动作不断,直接观感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所以,近几周,我们班行为养成方面的要求就是一个字:静。要求学生能静静听老师讲课,静静听同学的发言,静静完成作业,静静阅读。这个要求孩子们不容易做到,所以足足持续了有半个学期,直到上半学期期末才逐渐看到成效——完成试卷时教室安静了,答卷准确率提高了。

二、方法:要不断创生,不要一成不变。

规则制定出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要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动。克服老办法的不足,也能让孩子们时时感到新鲜有趣。

这里我举一个我是怎样管理孩子们吃饭的例子。

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原先的班主任老师就给我打过预防针——这帮孩子吃饭是个难题:边吃边玩,挑挑拣拣。让我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所以在开学初的几天里我就一直在思考应对方法。其实关于吃饭,我想达到的目的很简单:1、让孩子吃饱吃好。保证营养,增强体质。2、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3、文明用餐。

怎么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吃得又快又好呢?

在刚开学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奖励笑脸。

每一个吃完饭的孩子,都必须把饭盆端到我的眼前让我过目。要是吃得干干净净的,我就翘一翘大拇指,以示表扬。因为有了这样的评价机制,孩子们吃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为了得到那个笑脸,很多孩子都能把饭盆里的饭菜吃得精光。这真的让我很感动,我教了多年中高年段,把饭菜吃得精光的孩子寥寥无几,真的很遗憾,那时候,要是多想一些办法,孩子们也许就会吃得更好些。

在我们班,每一次吃饭,不浪费粮食,把饭盆吃干净的同学一般都在十人以上。有时甚至能达到二十多人。但还是有一些孩子,他们吃饭的速度极慢,而且吃得也比较少。男生第二桌的孩子普遍状况是吃得又慢又少,女生开学初吃饭的速度比男生快。

男生为什么比女生吃得慢?这应该属于不正常。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我想了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发数字,奖小奖状。

我把小纸片裁成小方块。上面写上1到10这十个数字。全班谁第一个吃完,我就把1号小纸片给他。其它的九张放在他那儿。由这位小朋友检查,并依次把号码发给接下来吃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这一招儿还真灵验,男生第一桌的小朋友吃饭的速度明显提高,真正体现了“吃饭龙吸水”的小小男子汉本色。我心里暗自得意,看来,数字在吃饭的时候,也能发挥它的魔力呢。

等大伙儿一起吃完回到教室,我就给孩子们发小奖状。那是一颗小小的心,里面的字是“吃饭快又香奖”。我把它裁成了方形,可一到了孩子们的手里,有的就变成了漂亮的“心”形了。我建议孩子们贴在家里的墙上,一朵一朵,有五朵就可以贴成一朵漂亮的红玫瑰花了。今天看到有的孩子贴在了一张漂亮的彩色纸上,自豪地对我说:我已经得到四朵了。就要有一朵红玫瑰了,我在跟某某比赛,看谁得的红玫瑰多!这是孩子心中一个多么美好的的愿望呀,和这样的孩子打交道,我的心中,充满快乐!

当然,小纸片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由开始的十张,变成了十六张,到现在的二十张。其实,我多么希望是四十二张,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几乎不可能。但我会为这个理想努力,一定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的。

三、评价:要及时具体,不要“秋后算帐”。

这里我要说说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

我们在黑板的右侧写上1 2 3 4四个小组的组号。然后以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好的小组得一颗★。这项评比全体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小结。比如说,早晨到校,要求学生及时把回家作业交上来。也是可以评比的。看哪一个小组交得快又齐,哪一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再如课前准备,在预备铃响过之后,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课前准备情况扫视一下,如果小组成员人人都放好了书本和文具盒,则加一颗星,否则不得加星。再如,课间,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也可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还有如饮水杯的摆放是否整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比。因为有全体老师参与进来,所以对孩子的评价也不会因为只有班主任老师的参与而显得片面。因为评比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则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因为是写在了黑板的右面,所以五角星比写在墙上更醒目,对孩子的提醒作用更直接,也更有效。孩子有的时候真的是极为有趣有意思的。比如当你进教室的时候,你不必说:“孩子们,安静!请安静!”你只要拿起一支彩色的粉笔,高高举着手,做出要给哪一个小组加★的样子,他们自会互相督促着告诉还没有安静下来的同组成员:“加星了!加星了!坐好!坐好!”这比老师扯着嗓子喊“安静”更加有效。

每周五下午有一节课是班队课,我会利用几分钟时间对本周情况进行小结。得到星星最多的小朋友,就在下一周当小老师。小老师每天一人轮渡上岗,培养了孩子的能力。我当场用最漂亮的红粉笔把小老师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对他们的鼓励,非常地真接醒目,并且在下一周吃饭的时候允许小老师排在前面。这样,孩子们争拿星星的劲儿更足了。

这是奖励。当然也有处罚。

对于违反常规要求的小朋友,我采用点名的方式。要是在上课时,被点到两次名,就要被记下一条横线。那么这一天的个人行为规范评分栏里只能得一个三角。或者马上解决,比如让他在下课的时候,站五分钟,或者读五分钟的书。这往往被理解为体罚,但是我认为,必要的处罚是必须的,但你必须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接受了处罚,还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还有一点你必须做到,那就是即使是处罚,也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真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